18luck新利官网线上购买平台
南宁10月14日讯(通讯员 梁新)时下正值秋季进补时间,南宁市大街小巷的商家、店面有关各类营养补品宣传花样繁多、层出不穷,而多数百姓也信奉秋天宜大补,有病补病,没病补气,多为身体积累能量和脂肪,以备漫长严冬。秋季进补究竟需要进步么,怎么进补才对身体有益无害呢?自治区人民医院营养科潘宇医生建议,秋季进补有讲究,适宜人群在换季进补时,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食补或是药补,千万不可盲目乱补。
秋季的确非常有必要进补,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,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,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。 俗话说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秋季进补也是一样。如果秋天一到就忙着进补,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,还可能弄巧成拙。这是因为,在酷暑难耐的夏季,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,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,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,特别是过于滋补的养阴之品,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,使长期处于“虚弱”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“突如其来”的补品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。人体消化功能一旦紊乱,不仅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得不到正常的吸收、利用,而且腹胀、厌食、腹痛、腹泻等疾病也会找上门来。
那么,秋季到底什么时候进补、如何进补才合适呢?自治区人民医院营养科潘宇医生对此表示,秋季进补之前最好有个调理脾胃的过程,让自己的身体适应,再开始进补。我们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,气温通常较高,空气湿度也较大;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,不适宜进补,而应多吃些绿豆、扁豆、薏米、荷叶等,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彻底消除夏日酷暑的“后遗症”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。
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。所以,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。一般来说,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,可以起到改善体质、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。但补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,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,如做点白木耳炖汤等。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,最好通过药物进补。药补也有两种情况,如果身体尚可,可用一般的补药“平补”;如果身体亏虚较重,可用贵重的药品“滋补”。至于亚健康人群,最好“食药同补”,以弥补营养失调。秋季进补不要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,如羊肉、狗肉、人参、鹿茸、肉桂等,否则极易加重秋燥。
潘宇建议说,对补品、补药的需求,要根据人的身体情况,根据身体所需来决定。“还是建议大家,换季进补最好是咨询医生后,了解身体的详细情况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食补或是药补,千万不可盲目乱补、胡补。”。
潘宇医生提醒要注意四点,一是注意过量进补。不要认为这个食物好,就一次吃太多。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。认为“多吃补不要药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是不科学的。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、肝脏负担。在夏季里,人们由于吃冷饮,常食冻品,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,这时候如果突然大量进补,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,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,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。
二是注意不要以药代食。中国虽讲药食同源,但食物毕竟是食物,不是药。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,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。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;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,顺气宽胸;多吃山药能补脾胃。日常食用的胡桃、芝麻、花生、红枣、扁豆等也是进补的佳品。
三是注意不要“以贵为荣”。因为,并非越贵的食物就越好。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,因此与之相适应的补品也是不同的。像价格昂贵的补品如燕窝、人参之类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。
四是注意不要吃肉太多。经过夏季后,由于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,因此过于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。另外,体内过多的脂类、糖类等物质堆积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在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的同时,多吃些蔬菜和水果,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