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luck新利官网线上购买平台
孩子依然是那个熊孩子,依然很任性和桀骜不驯,变的只是妈妈的教育方式,只是放下了自己的焦虑与对孩子的高要求以及时刻想要掌控的心。
换句话说,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跳的坑足够多,疼得足够狠,而且自我改变的足够彻底。
这些年,我学习心理学,做正念练习,读书,运动,写作和复盘,每一天都在刻意练习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,如何去释放我的焦虑与内心的不安全感。
迫切的家长到处“寻医问药”,迫切希望解决孩子的教养问题。他们在育儿论坛里大倒苦水,急切去搜寻能够解决孩子教养问题的具体办法,一扭头看见孩子不听话的样子就愁得不行。然而,他们可能不知道:自己才是真正的解药。
这段话说到我心坎上了。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焦虑无助的妈妈,幸运的是我通过改变自己,间接影响改变了孩子。
之前的时候,只要孩子做得不如我的意,要么我会发脾气,要么会动手打他,有时还带着批判。
也有些自恋型父母,会很心急。刚明白自己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,还没坚持改变两天,就急着让孩子赶紧变。
如果家长总是这么心急和自恋,就容易情绪不稳定和急躁,反而缺乏心力坚持不下去。
家长只有分清哪些是自己的期待,哪些是帮助有利成长的,才有足够的耐心尊重和接纳孩子。
当父母有焦虑时,就会生出控制之心,因为掌控会让父母稍微安心一点,也带来一点心理安慰。
所以,父母会对孩子包办很多,管得严格。有种父母要是不插手,孩子就要完蛋的危机感。
其实,这些只是父母内心不安全感的投射,因为父母担心,所以才会过度的控制和对孩子包办。
对于家长来说,要分清哪些是事实,哪些是自己的凭空想象和杞人忧天,才能滋养和赋能孩子。
是的,父母为什么总是想要改变孩子呢?就是因为不接纳,没办法接受孩子的现状,没办法接受孩子的摆烂,总是想改变孩子的坏习惯,总是想让孩子往正确的道路走。
焦虑的家长,只会把孩子的问题放大,只盯着孩子做不到的,压根看不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。
当精力全放在对孩子的“差评“上,用强硬的手段与孩子对抗,也看不到孩子背后的委屈与辛酸,就没有办法跟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与良好的沟通。
觉察即疗愈。当一个人有了觉知,就意味着他开悟了。改变焦虑的状态,也源于深度的觉察。
而深度觉察就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,带着觉知来观察自己的行为,以及思考改变路径。
读书,写复盘就是一个特别简单又好用的觉察之路,同时觉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正如父母放下自己的焦虑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。